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鹤言赋(呆萌小女官探案集) > 第150章 初探宁武

第150章 初探宁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空气中弥漫着水汽,仿佛呼吸都变得粘腻。

“杜小姐一路上都作男子打扮,怎的临了望都见布政使倒要换了罗裙?”纳兰栩倚在窗边旁观杜心月满脸嫌弃地拧干湿漉漉的裙摆,顺手将一旁衣桁上的帕子递了过去,“换罗裙便罢了,这还顶着帷帽去见人不是多此一举?”

杜心月也不客气,接过帕子将沾湿的小臂擦干,不以为意道:“殿下自有安排,无名先生只需记得人前都与现在一样唤我杜小姐便好。”

自三日前石门府洪灾一事于朝会上被爆出后,自请赈灾的三皇子便与纳兰栩商议决定分路而行,由出身宁武县的杜心月先行带领纳兰栩及一众护卫查探实际地形,以便纳兰栩初步拟订泄洪之法,而三皇子公孙靖渝则北上前往凤陵向康定侯借调黑虎军再携众赶往石门府。

“知道了……算起来这几日三殿下也该到了。”纳兰栩推开格窗望向街道上艰难行进的兵士和百姓,此时雨已经停了许久,但城中的积水仍深至膝弯,滚滚泥沙随着人们的行动不断翻涌。

杜心月放下半湿的帕子,蹙眉在另一侧站定,眼中痛色明晰:“看望都城的情况尚可,只要不再连日降雨,水位便不至于再升高,我们动作快些兴许还能赶得及春耕。”

只听得长叹一声,纳兰栩合上了窗,眉宇间尽是愁容,摇头道:“杜小姐此言太乐观,只怕春耕是无论如何也肖想不了了。望都城的地下疏水体系已是本朝所造甚为精细的了,即便如此积水依然深及此,可想而知上游依山而建受了山洪的泗源、宁武二县如今该是什么光景……”

“先去看看吧,也许没有那么糟。”杜心月苦笑,她何尝不明白这不过是自欺欺人。

纳兰栩敛眸不语,默然几步行至厢房中央的圆桌旁扶上独臂男子的肩头才道:“布政使那头如今还需等殿下抵达后再商议定夺,今日时辰尚早,我想趁着天明随杜小姐去探一探决堤处,还得麻烦杨护卫分几位兄弟来帮帮忙,我知大家连夜赶路都还疲乏,但灾情急迫能早一天解决都是好的。”

“先生客气,杨临虽不才,但也知如今情势紧急,我等既自愿接下护卫之任便是早有预期,还请先生尽管吩咐。”独臂男子杨临大马金刀地坐在灯笼矮凳上,以左拳轻捶右胸膛,话语坚定甚有几分虔诚,“此行我兄弟共一十二人,我这便去挑五人,咱们即刻出发。”

城内外处处积水,尤其是在出了望都城向织罗山脉去的路上,泥水下路况不明,常有绊脚的粗木、大石以及陡深的水坑,众人不得不互相搀扶着缓步试探向前,待到众人爬上织罗山脉东南面的分支时已近黄昏。

纳兰栩站在半山腰的空旷处向脚下奔涌的泥流望去,水流紊乱看不出原先的河道所在,只辨得出那流水中有一大石墩,似是人工雕琢过,斜斜倒在一侧,而那生民堰是无论如何遍寻不着。

“那处便是原先生民堰的位置。”杜心月伸手指向远处石墩附近靠山体的位置道,“这条水道算是青江比较大的支流,织罗山山势高峻,水流自半山腰直坠而下,又有天气转暖、寒冰化冻,水量剧增,难免引发山洪,两相影响下这一带水患频频,是以当时在山下建造了长堰阻水作为缓冲。”伸出的这条胳膊已是斑斑驳驳沾满了泥水,顺着看向胳膊的主人,帷帽的纱帘被抹上了好几个泥手印,草草地别在两侧耳后,娇艳的美人脸此时也灰扑扑的,满脸皆怅然。

纳兰栩回身问杨临:“杨护卫,可有舆图?”

闻言杨临立刻招呼队末的中年男人:“阿声!冀中舆图!”

干燥的卷轴封存在蜡布袋中,一看便知保存良好,被众人如对待珍宝般小心翼翼地传递了过去。

纳兰栩接过舆图展开,依着山势比对了一番,随即偏头示意杜心月上前看舆图,指着脚下河道大弯处询问道:“杜小姐,宁武县在此处可有防洪工事?”

“没有,附近只修建过生民堰一座堤坝。”杜心月接过一侧舆图探头查看,拧眉回忆片刻才答道,“这个位置有什么问题吗?”

纳兰栩抿唇,抬手在舆图上轻叩代表织罗山脉的远山线,沾着泥灰的长指从这处顺着平直的河道标记沿着山势往下走,最后在宁武县前的河道大弯处划了个圈。

“杜小姐方才说了,织罗山高,因此山脉蓄水自高处下落的力道很强,而泗源县江段仅有一个弧度甚小的拐弯,我观那水流几乎是下落后直接冲击了泗源县沿岸,是以泗源县极易遭大水,可以说前些年泗源的相安无事乃是多亏了有生民堰。如今堰崩水漫,泗源告急,下一个遭难的便到了宁武县乃至整个石门府。”

在划定的范围内,纳兰栩又轻轻划出了一道横穿远山线的细流标记,细细解释道:“冀中地势似瓷盘,中间平原广袤而四周山势高且山体薄,青江水量大却窄,附近的支流只这条山脉下压着的一条细流,又有山体阻隔,仅有固定量的水能洞穿山体导流至地势较低的津威府,这便是山洪爆发后石门府的灾情始终得不到缓解的原因之一—进量多出量却不变,多余的水全蓄在这’瓷盘’里了。”

杨临听得有些糊涂,但纳兰栩的最后一句是听明白了,开口确认道:“先生的意思是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寻到将积水大量引至山外的门路即可解决这次的灾祸?”

“非也,且不说疏水一事施行不易,灾后屋舍良田皆毁,更重要的是将无处归的百姓安置好,尤其三爷说的,朝会上已有两朝元老提出了瘟疫的可能,一旦发生局面必然失控,不能不防。”纳兰栩仔细比对着舆图,脑中构想着导引青江水的方向,听到杨临的提问面上愁容更深。

“如今看过实景,无名先生可有章程?”杜心月收回遥遥望向生民堰旧址的视线,抬眸问纳兰栩道。

纳兰栩沉思片刻,却是不答:“先回去吧,天色晚了,再多留一会儿路就该不好走了。”

不想杜心月一双狐狸眼眸雾蒙蒙的,摇了摇头道:“来不及,等我们下山天必定已经黑了,安全起见,今夜我们还是歇在山脚下的宁武县吧。”

众人四望,日暮西沉,天光所剩无多,故而对杜心月的说法皆无异议,磕磕绊绊地下山往宁武县的方向去。

行至近山脚,在远山层叠间仅剩最后一丝暮光时,自山林后徐徐荡出一股粗壮的白烟,一护卫瞥见登时就警觉了起来。

“前面有人。”

杜心月仰头望向烟气的方向,思忖道:“别紧张,看那方向应该是问道坡,那边有平地,县城被淹了,大抵是百姓聚在坡上避难呢。”

果不其然,众人绕过树林后便遇见了在半坡煮大锅饭的厨子,那精壮的黑皮汉子猴子似的蹲在石头上,身前是个土灶台,上头架着口三人合抱的大铁锅,举着只一臂长的大头木勺正在锅里搅和,空气中溢散出淡淡的地瓜香气。

“这位大哥。”

待众人走近开口欲问,那黑皮厨子才惊觉有人,惊弓之鸟般尖啸一声,抱怨道:“噫,娘耶,嗬窝一跳!”说着伸手给自己顺了顺气,又操着那把乡音明显的嗓子问道:“俚们四哪儿头过来的难民噻?这山路阔不好走。”

“大哥,我们是石门府……”皇子幕僚探查灾情这种事在尘埃落定前不宜大张旗鼓,纳兰栩欲开口扯谎,却见杜心月抬手示意他噤声。

“大哥,我们是知府林大人派来帮于县令的。”杜心月接着纳兰栩的话头往下续,半真半假地忽悠起来,“朝廷已经派了赈灾队伍在路上,因为关系到后续的补给物资多寡,需要将各县的损失情况汇总上报给知府大人定夺。”

杜心月此言不是空穴来风,受灾地区的损失情况本就应当上报,纳兰栩几人官话又都说得清晰而标准,黑皮厨子闻言信了有约莫八成,杜心月乘胜追击道:“不知县令大人可在此处?”

“在,在的。”黑皮厨子手忙脚乱地搅了搅因为方才光顾着说话没盯着的地瓜糊糊,试探地问道,“县衙人手不够,衙役都在里头搭棚子,窝这锅马上就好咯,窝要去给百姓发,几位大人等窝把地瓜糊糊铲出来然后带你们去找县太爷阔以不?”

“好,多谢大哥!”杜心月依着江湖规矩行了抱拳礼。

眼见着黑皮厨子灌满了六只大木桶,杨临极有眼色地示意几个护卫帮着一人提了一桶,众人便尾随着黑皮厨子往营地里走。

说是营地其实不然,不过是在土坡的平坦地带搭出了一些草棚子,一个接一个地顺坡往上垒,百姓个个形容憔悴,一见黑皮厨子来纷纷蜂拥而上。

“咱们搁这儿安置滴大部分都四原先住在沿岸的老百姓,那房子啊淹得都没法住人嘞,也就咱县里还有几个富户盖了二层小楼,怕丢了家当硬是窝在二楼不肯跟着县令大人出来避难。”

黑皮厨子让几个护卫把地瓜糊糊留给了这里的难民头头,似乎是哪个村里的里正,吆喝着维持秩序,大家伙儿也都不闹腾老老实实地排起了长队,一时间分粥糊的场面竟称得上和乐。

众人看得心酸,不知该说什么好,黑皮厨子抬了抬手里剩下的一桶糊糊,努嘴一指前面坡上透出些黯淡烛火的小庙道:“喏,县令大人就在前头山神庙里,那头都是大水之后受凉感染风寒还有受外伤的百姓,虽然咱庙小,但至少比草棚暖和不少。”

山神庙前有一段约莫三四十级的石阶,走在泥泞湿滑的阶梯上几人都险些栽倒,不得已又互相搀扶起来,杨临已是将独臂撑在阿声肩上勉力上行,纳兰栩形容狼狈,独自立于半道,望着黑皮厨子脚步稳健,步子一迈一溜烟儿都到了最上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