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凝自是十分感动,原本极善言辞的人,此时却顿住了。
正好皇后本就不耐烦听那些客套话,转而指了指放在一边的房契。
“你再好好看看那房契,那处位置你应当去过才是。”
莘凝刚只大概瞄了一眼,这宅子具体的地址还真没细看。听了皇后的提示,莘凝这才凝神细看。
这一看,果然发现了那处极其熟悉的位置。这个地方,她前不久还真去过。
“皇后娘娘,这莫不是……?”
早就准备好的小惊喜终于被发现了,皇后看着心情大好,笑盈盈的脸上带着些许的得意之色。
“知道你和林家那小姑娘关系好,本宫特意找了和她那处相邻的宅子赐给你,这样以后你们两人就成邻居了。怎么样,这宅子可还合你的心意?”
这宅子赏的,可太合心意了。
“皇后娘娘如此关怀体恤,莘凝要是再不知足,那就真是愧对您这番关心了。”
莘凝眼里是显而易见的欢喜与满足,皇后看在眼里,心中自然倍感欣慰。
宫中的皇子们,哪怕只是小不丁儿点的人也都是规规矩矩的。
皇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随心自在的和人说过话了,身在这个位置上,注定是要有诸多顾忌的。
可这个半路冒出来的莘凝不同,就像她自己说的,在这京中,她没有家世,也就没有牵连。
本来皇后对莘凝在荣国府中待过几年还有些疑议,可莘凝连这样两张图纸都能毫无保留的交出来,这就足以看出她与贾府并无太多的情谊。
想来也是,这样一个聪敏毓秀的孩子,又怎么会看不出那两府中暗藏的污浊呢?
和皇后相谈甚欢的莘凝,自然也没能按预想中的那样早早告退回家。
不仅如此,两人聊得越多,皇后心中就越是惊喜。
大概是因为莘凝并不只是个单纯的十几岁的姑娘,前世的经历和见识带来的沉淀是无法抹去的。
只从这偶尔的几句话中,莘凝的言论与观点就与皇后以往见过的许多人都大为不同。
在谈及新式纺纱机与织布机的应用时,莘凝就试探性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这两样器物并不难制造,要想大规模的产出也只是时间问题。我想着:既然能大大加快纺纱和织布的效率,不如统一建个场所用来招募女工纺纱织造。产出的布匹,或可用在军中将士处,若有充足,也可以贩到临近的小国去换些特产。”
顺着莘凝的话,皇后想了许多,见她说到一半又停了下来,微微侧过头看了一眼。
“嗯……继续说说看。”
莘凝瞥了一眼皇后的神色,倒是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快来,于是继续说了下去。
“最好选在离棉、麻这些原料产地比较近的地方,人手也可以从民间招募。都是些纺纱织布的活,寻常女子大多都是会的。前期虽要费些功夫,可只要一切都准备好后,后面就是稳赚不赔的了。”
这只是个大概的规划,里面的细节还有很多,只是莘凝拿不准皇后的想法,也就没有再继续深入地说下去。
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藏着的消息可不少!皇后一手轻点桌面,暗自思量着。
当今皇上继位时间并不算长,因着前面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如今朝中吏治混乱,国库空虚,可谓是外忧内患一大堆。
皇上励精图治,一直想要大力整顿朝纲,肃清国本,安定边疆。
莘凝说得这个法子是好,若是真能做成,不仅能让百姓得利,也可让充实国库,对于收拢军心也是大有益处的。
可万事开头难啊!在收获之前不仅要投入众多的人力,还要有大量的财力来支持的。
可偏偏如今朝中最缺的就是钱了!皇后可是知道,国库中可是有好大一笔烂账收不回来的。
没见皇上如今都快魔怔了,恨不得把那些贪官污吏都给拉出来抄家了。
思来想去,皇后也只得长叹一声,把顾虑隐晦地和莘凝说了。
莘凝正等着皇后这句话呢,对于国库空虚的情况,莘凝也是知道一二的。
她不仅知道国库空虚,还知道后期皇上会心狠手黑地将一众王公贵族尽数抄家以填充国库。
早就知道皇家拿不出前期的投资,莘凝为何还要提出这一想法呢?自然是因为她早就想好了对策。
莘凝环视了一圈,起身向皇后走近几步,这才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我这儿倒是有个法子,只是有些不太光明磊落。”
这仿佛做贼一样的做派,让皇后越发好奇了。
“殿内并无旁人,你尽可以直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能办成事,又何必拘泥于一些世俗的规矩呢?”
莘凝凑到皇后耳边,悄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待她说完,皇后神情都有些恍惚了。
忍不住摇着头,皇后哭笑不得地指了指状似一脸无辜的莘凝。
“你啊你,本宫原以为你是个稳重踏实的孩子,没成想你竟也有这样促狭的法子?倒真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皇后这话还是说的客气了,莘凝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甚至已经可以用‘阴损’二字来形容了。
法子她是出了,她倒是不怕得罪那些人,只是担心皇后会不会用了。
毕竟虽说出主意的人是她,可最后要实施的人还得是皇后。
皇后看着就是一个端庄贤德的国母,估计也是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这样……出其不意的方法吧。
出乎莘凝意料的是,皇后并没有犹豫太长的时间。
在短暂地思考了一盏茶后,皇后微微颔首以示赞同了这个提议。
“马上就入夏了,又到了牡丹盛放的时节。春和园里种了数十种牡丹,这样的好景致若只是本宫一人独赏倒也可惜了。宫里的几位皇子也大了,正是该多出来见见世面的时候。你说是吗?”
“皇后娘娘德惠六宫,您要与民同乐,自然是大家的荣幸了!”